欲知大道,必先爲史。爲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強化以黨史學習教育爲重點的“四史”學習教育,挖掘校史資源中蘊藏的育人元素,引導廣大師生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強化責任擔當。暑假剛一開始,教師教育(體育)學院黨員愛心暑期社會實踐隊就立即聯系了對王叔新老師的“口述校史”訪談。

隨著訪談的深入,王老師帶領訪談隊員們一起走進台州學院的“前世今生”,感受領略它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記憶是珠,校史是線,串起了一段段沈澱的曆史。從最初的台州師範學校到台州師範專科學校再到台州學院,期間幾經易名,經曆合並和升格,實現了諸多跨越式發展。談起和台院的故事,回憶下鄉經曆,從“旁觀者”到“親曆者”,王老師用了近四十年的時間,四十年如一夢,自1970年下鄉,到參加事情,從小學教師到中學教師再到大學教師,王老師見證著一個個學生懵懵懂懂地踏進校門,又目送他們如星辰散落,奔赴未來。特別是2002年,王老師仍清楚記得,那一年正處于學校關鍵的轉折點,教師教育學院開始計劃招本科生,但由于知名度不高,學院的招生事情遇到挑戰,面臨種種挑戰,王老師態度堅決“事物都需要經曆從小到大、從少到多的發展過程,無論第一屆招了几多人我們都應該把它辦下去。”懷揣這樣的治學情懷與育人初心,承袭“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知識與技术同步發展。”的教學理念,王老師完善教學治理方式要领,創新小學教育考核制度,對學生進行技术考核、實踐教學並且在大四下學期進行研究性實習,引導學生把爲學、爲事、爲人統一起來,努力爲學生人生幸福引路。實踐教育模式革新探索乐成後,順利通過了2004年浙江省舉行新世紀高等教育革新項目申報和立項,這一模式也被學前教育借鑒並沿用至今。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校史,留下探索的足迹,留下个性化的"经典",是学校可连续生长的"文化之源"。随着学校生长的脚步而生长壮大,多年来,学院育人事情硕果累累,探索出属于自己奇特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许多乐成的经验,特别是进入本科生长阶段以来,教师教育学院经历了办学规模生长的岑岭期,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在新征程上,PP电子学院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化師資隊伍,着力提高人才培養质量,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面对新的生长机缘与挑战,锐意进取、团结拼搏,用新的办学业绩,续写学院建设生长的新篇章。
文:周宇佳/圖:金星辰/審核:吳磊/責任編輯: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