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見習動員會
10月24日下午,教師教育(體育)學院在A4教室舉行了2022級小教專業學生見習動員會。2022級全體學生參加,動員會由見習負責老師徐向陽老師主持。徐老師介紹了本次見習活動的事情內容和流程部署,強調了本次見習需要注意觀察、學習及車輛接送等注意事項。此次動員大會的開展,幫助同學們明確見習目標及相關考核要求,引導同學們做好准備事情,並鼓勵同學們以飽滿的精神風貌、認真嚴肅的態度完成本次教育見習。


二、升旗儀式
周一早晨7:50,22級小教全體學生乘坐大巴車來到見習學校——大洋小學(南校區),開啓見習活動第一項——觀摩升旗儀式。
大洋小學(南校區)的小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列,“靜齊快”地進入了操場。“出旗、奏樂、敬禮”,“升國旗,奏國歌”,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國歌中冉冉升起,全校師生隨著伴奏共唱國歌。隨後這周值周老師作國旗下講話,歡迎了台州學院師生的到來,再隆重介紹了本周光榮的升旗手,然後由上周值周老師作事情總結。最後一項,退旗,同學們敬禮,升旗儀式到此結束。




三、見習課程
在此次見習中,大洋小學精心准備了18節課以供同學們觀摩。這三天觀摩中,同學們深入觀察了各學科差异的教法,切身感受小學課程氛圍,罗致教學經驗。
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梁瓊方老師以對比的角度出發,帶領學生們體悟圓明園建築之輝煌,突顯毀滅之遺憾。在語文課《我最喜歡的玩具》中,葉璐慧老師以童真的角度出發,借助玩具的形象傳授寫作的秘訣。在《書戴嵩畫牛》的教學中,潘錦珠老師以杜處士和牧童對于鬥牛圖的差异看法出發,深入剖析兩者形象特點,引領同學們感受古文的魅力。語文課老師們的精彩講解讓同學們感受到了泱泱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學們對于教案的設計和課堂的實施有了更深的認識。
大洋小學開設的其他課程也同樣值得同學們細細品味。數學課《重疊問題》中,同學們認識到數學問題的提出可以盡可能的貼近生活,從小朋友們喜愛的事物入手,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科學課《電與磁》中,環環相扣的小組實驗盡顯課程邏輯之清晰。音樂課和美術課的開展,也讓同學們認識到平時所學習的教師基本功的重要性,以及教師活力對于班級氛圍的調動效果。

四、師德感悟及班主任事情體會
11月2日上午,臨海市最美教師陳冬青老師和周慧萍老師于A4教室爲同學們發表宣講。她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曆,向同學們分享了在班主任事情中所遇到的困難息争決要领。陳冬青老師指出,身爲班主任,需要重視家校的溝通,攜手列位家長配合督促孩子們的成長進步。周慧萍老師就教育的角度出發,讓同學們領悟教育的意義。她講到:“我們之所以用心去做教育,是因爲我們相信只有讓教育始終朝向美好,所有的生命才气如期所示地吐露芬芳。”
隨後,徐向陽老師帶領同學們觀看了視頻《“二孩”密碼,你解鎖了嗎?》。視頻中,吳冬玲老師針對班級“二孩”們不平衡的心理,開展兩次親子互動主題班會,通過開設情景劇場的方式讓孩子們切身體會家長的困難之處,産生角色認同感,進而緩和“二孩”家庭關系。在三位老師的言傳身教下,同學們對于班主任事情和師風師德建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五、小組研討
11月2日晚上,2022級小學教育專業的同學們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就三天見習中的一節課程進行評課。同學們從教師基本功、教學設計、教學實施、上課課件、上課效果等方面進行詳細地分析。
在小組研討過程中,同學們各抒己見,通過組內同學之間的相互補充,進一步加深對課程的印象,對于課程的優勢和不足也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這將爲同學們日後的模課和評課提供豐富的經驗。
六、見習考核
朗讀考核
11月3日上午,PP电子学院于学习通软件上组织线上朗讀考核,本次考核的题目为《端午的鸭蛋》。通过三天见习课程的视察,同学们充实认识到教师口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发音的要领和响亮水平,说话时的语调与节奏也有考究。这次朗诵考核,是对同学们一年以来学习教师口语的考验。通过此次考核,老師們也希望同學們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成長,並切實體悟朗讀情感的運用技巧。
教學治理考核
11月2日下午,22級小學教育的同學們集中于A4教室进行教學治理考核。同学们凭据三天见习的各科课堂教学,提前梳理好了这三天的听课纪录,写下了自己对课堂纪律与组织、小组相助制度与实施、课堂作业部署与反馈等课堂教学治理战略的体会与总结。相关老师也对同学们的考核质料进行评分。
見習手冊考核
22級小學教育的同學們結合見習三天的聽課筆記,完成了對聽課記錄、評課記錄、班主任事情體會、師德感悟及見習總結等方面內容的梳理、記錄,並于11月3日黄昏上交給見習負責老師,由負責老師組織手冊評分。通過此次考核,同學們對把見習所見化成了所思所感,真正地把理論與實戰經驗進行內化。
爲期一周的見習就此圓滿結束。通過此次見習,同學們罗致了豐富的課程教學經驗,對于師風師德和班主任的事情也有了更深的體悟。相信同學們能夠秉持“立德樹人”的教學觀念繼續磨砺自己,在日後成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文:呂嘉威、呂彤彤/圖:王怡晨、樓葉貞/審核:吳銀銀、吳磊/責任編輯:朱浩楠